國際化的新加坡造福的不只是自身經濟,也讓台灣晶圓雙雄、藝術家、留學生從中得益,這些人如何借力使力,跟著獅城上世界?
「跟司機說UMCi,他就知道了。在新加坡,沒人不知道UMCi。」透過電話,台灣人,幾年前娶了一名新加坡妻子,聯華電子新加坡分廠公關部主任許南璋,語氣中不掩驕傲。
聯電PK台積電:新加坡版本
白沙晶片園區,距離機場二十分鐘車程,台積電和聯電兩大全球半導體業巨頭,在這裡比鄰而居。過去幾年,兩大晶圓代工龍頭踏出台灣、前進新加坡,更積極地結合世界各地資源。二○○二年,半導體市場景氣陷入低潮、在一片中國熱聲中,聯電卻揮軍新加坡,與德商英凌(nfineon)公司合資一千二百億元,籌建十二吋晶圓廠(UMCi)。聯電的大動作,讓新加坡有官股成份的特許半導體,不得不把原來準備擴充的八吋晶圓新廠,轉而升級成十二吋晶圓的生產線。在獎勵投資的新加坡,聯電享有十年免稅優惠。星國政府更直接參與投資一五%股份。「新加坡很有彈性,也有膽子,」人力資源部長趙培同觀察指出。政治穩定、政府效率高,沒有地震與颱風,加上水電配合度高,各方條件明顯優於台灣。台積電比聯電更早一步,在新加坡設立一座八吋廠。晶圓雙雄走向世界,多地生產能帶來分散風險的好處。在國際薈萃的新加坡,全球頂尖的科技人才匯集,跨國人才的生產及運籌能力,有如虎添翼。聯電一千七百多位員工,台灣人只佔四分之一,四分之三是講英語、馬來語、印度語的員工。台積電甚至是來自十四個國家的人同時一起工作。從人才的角度看,由於競爭激烈,員工必須更積極進取、主動,才能生存。不同思維也激盪許多創意火花,由多國部隊組成的聯電新加坡團隊,是公司內部比賽的常勝軍,採訪前一星期,才又獲得專案管理比賽第一名。
然而,就像台商普遍遭遇到的問題,不同文化的管理是一大挑戰。台積電人力資源部長林泗達是道地新加坡人,直屬上司則是印度人,他一針見血地說,「管理不同國家的人,最重要就是公平。」如同新加坡的生存法則,不講關係,實力至上。
新加坡廠設計一套獎懲制度,且嚴格執行:選出一○%的頂尖人才做為升遷及獎勵依據,同時有最低的「bottom五%」,進入三個月的留校察看,以維持公平性。
管理多國聯軍,不僅大方向掌握,連小細節也要注意、提高敏感度。聯電一發現,中國東北來的員工,吃不慣當地偏辣、偏甜的口味,立刻增加菜單。目前聯電餐廳固定幾種餐點,素食、自助餐、麵食、西式排餐。還曾經找來中國師傅,當場表演拉麵,增添趣味,也增加飲食變化。下午五點半,聯電大樓的廣播傳來清亮女聲,分別以中、英文朗誦,提醒員工該放下手邊工作,上英文課的時間到了。如同台灣企業必須適應新加坡的當地環境,在軟硬體的磨合調整後,內在的質變,也為企業和個人競爭力帶來活水。雕塑家孫宇立:讓破舊禮拜堂大放光芒在新加坡街頭的雕塑中,孫宇立的作品最多。他是新加坡最著名的雕刻家。他,來自台灣。外型修長挺拔的孫宇立,總是一襲白衫,臉上架著一副圓邊絲框的眼鏡,散發出濃厚的紳士文人氣息。在新加坡城市化、西化急速的腳步下,孫宇立的雕塑作品,以幾何圖形演繹中國易經的「陰陽」哲理,所散發出圓融的東方美感,格外引人注目。年輕的孫宇立在東海大學建築畢業後,遠赴美國求學,並拿到建築師執照。台北霞海城隍廟旁,以布匹集散地著名的永樂市場是他早期的建築設計。英語流利的孫宇立,有著台灣人特有的熱情,無形中也開啟了他在新加坡的成功之鑰。今日,滑鐵盧街藝術地帶,矗立一棟殖民時代風格的鮮橘色「藝術廣場」,中西與新舊的交融,吸引許多過往行人的眼球。在十多年前,新加坡政府大力拆遷舊房子改建高樓,恰巧路過的孫宇立發現,有一間破舊、卻不掩風華的禮拜堂即將被怪手拆除,卻沒人關心。雞婆個性的他覺得可惜,主動去函政府,請求暫緩拆遷。「沒想到,幾天後我收到回函,上面簡短寫著:『孫先生,一切由你全權處理』,就這樣耶!」回憶過去,孫宇立仍對新加坡政府的彈性作風感到不可置信。有了揮灑空間,孫宇立從此發跡,創造許多雕塑品,迅速竄紅。 在新加坡與中國首度攜手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,大門口的金屬雕塑品「圓融」,高十二公尺,由兩個動態扭轉的圓緊密相疊而成,代表中星雙方密切合作,正是出自孫宇立手筆。在慶祝新加坡、中國合作建造蘇州工業園區十周年時,兩國政府還特地發行「圓融」雕塑品的紀念郵票。《新加坡聯合早報》大力讚賞他的作品:「體現大器不琢的東方遠古美學,虔誠意識的沉厚風格」。每天早上七點起床,早餐是一杯咖啡、一碗海南雞飯。混合著西式及海南文化的孫宇立,不定時就會回台灣品嚐小吃。孫宇立,在台北出身、新加坡滋養,華人世界發光發熱。像他這樣由台灣移民新加坡的人,正快速增加。
留學生賴育宏:貼近全球,有二十五國同學
一年前,當台大醫師賴育宏,告訴父母,自己決定要到新加坡念書,父母親第一個疑問是,「去新加坡?那不就好像沒出國?」今年六月,在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遇見賴育宏,他意氣飛揚,自信滿滿地告訴《天下》,他的決定是正確的。「我的大學同學,大部份都去美國念書。念了半天,只有一個美國觀點,」穿著一身白襯衫、黑色長褲的賴育宏,慶幸自己堅持來到這個距離台灣只有四小時的小島國家。賴育宏在過去一年,充分感受到國際化經驗。他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班級同學,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國人(指新加坡人以外),他與來自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越南等二十五個國家的政府官員一同上課,分享多元觀點。身為學校唯一的台灣人,賴育宏不感到孤單,反而相當興奮。尤其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身為「全球公共政策聯盟」 (Global Public Policy Networks, GPPN)的成員,與巴黎政治學院、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聯盟,定期與全球主要公共政策學院的領導人、學術帶頭人、知名學者等,有專題討論的研討會。原本在台灣,一些遙不可及的西方學術大師,全都聚集到新加坡,讓徜徉在學術殿堂的賴育宏大呼過癮。賴育宏也深刻體認到,不同國籍、膚色、職業的菁英在新加坡交會,找尋新機會的熱切渴望。他與妻子在新加坡西區高級住宅區租了一層樓,作為暫時棲身之處。採訪他的時候,夫妻倆正在打包行李,隔幾天就要搬出。他指著兩房兩廳,樓下有游泳池的房子(在新加坡,只有私人營建的大廈才附設游泳池等設備)說,新屋主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工程師,努力工作,兩年內就有能力買下價值一千兩百萬台幣的房子。走過世界很多國家,賴育宏佩服新加坡致力國際化,他更希望台灣能夠急起直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