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軟、英特爾、IBM、諾基亞……,全球科技巨人早已搶灘印度,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。外商如
何狂賺金字塔底端的財富?台商可以學到什麼?
二月。印度邦加洛(Bangalore)的冬天依舊炎熱。一出蚊子飛舞的機場,眉間點上朱砂、膚色黝黑
的印度司機挨挨擠擠一片人海。穿著白衣白褲的印度司機紛紛高舉著IBM India、Dell India、GE India
、Microsoft India等白色招牌,夾道接機。商機無限好。
印度 藍色巨人重兵集結
印度矽谷邦加洛,囊括了印度資訊科技業半壁江山,也是許多科技巨人美國之外的第二個家。微軟
、英特爾、超微、昇陽都早已個別宣布十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印度計劃。
為什麼科技巨人紛紛搶灘印度?
走進IBM軟體研發園區,噴泉、棕櫚樹、現代玻璃大樓,輕清水聲令人暑意全消。中午時分,時
時可見年輕都會雅痞坐在樹下用耳機聽音樂,有的IBM工程師正等待私人司機,開著迷你轎車去
園區外用餐。這裡,車門一關、房門一閉,就把貧窮隔絕在外。這裡,是印度IBM三千五百位軟
體研發工程師的指揮總部。印度,是藍色巨人IBM布下重兵的策略市場。目前,IBM在印度有
五萬三千名員工,是IBM海外第一大重鎮。每七位IBM人,就有一位是印度籍員工。過去五年
來,IBM在印度的員工數就成長四倍,今年獲利還可望突破十億美元。「印度成為IBM全球化
的重心,」《經濟學人》指出,IBM在印度不只是利用高素質勞力,更發展高階軟體、打造全球
供應鏈。將印度包含在內的全球供應鏈,預估一年可為IBM省下八十億美元的成本。
「IBM將從過去在許多國家的小IBM(mini-me),轉型成全球整合企業,」IBM總裁帕米沙
諾一再強調,「工作會自動流向最適合的地方。」
規模 無可取代的優勢-問題是,什麼樣的工作會流向印度?
「印度團隊最大的優勢是能拉大規模(scalability)」 IBM印度軟體實驗室副總裁葛帕接受《天下
雜誌》專訪指出。 不管從人才供給面、還是市場需求面看,規模,是無可取代的印度優勢。每年,
印度大學總共產出二十五萬名工程師,持續讓印度成為世界的辦公室。拜印度大企業之賜,印度企
業晉級全球競爭的過程中,也不斷釋出億萬美元的資訊外包合約。
在印度,IBM軟體研發實驗室已經幫印度最大電信業者巴提電信(Bharti Airtel)開發後端資訊系
統、用戶網站,讓一千五百萬巴提電信使用者隨時上網繳費、下載鈴聲。IBM也幫印度銀行做客
戶關係管理,替印度政府分散五百多個城市、七四五個徵稅辦公室整合資料,為德里國際機場進行
企業資源規劃。「從印度客戶累積的經驗,可以輕易移轉到任何其他國家,」葛帕說,規模大、複
雜度高的印度經驗,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上,大可向全球輸出。
印度製造 軟體走向硬體
不只在軟體上成就驚人,印度也不再讓「中國製造」專美於前。
諾基亞、戴爾、三星、LG,幾乎所有電子家電國際品牌一線大廠,都在印度蓋廠造鎮。除了減低
關稅成本,印度製造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在地化。德里東南,諾伊達 (Noida) 。三星佔地十二萬
平方公尺、一千四百名員工的廠區內,花木扶疏。製造冰箱工廠星期天仍正常運作,一條條生產線
上,可以看到半成型的冰箱內都貼有一個名叫 「BioFresh」 的綠色小包,主要是為了將保存食物期
限拉長,讓印度教徒在齋戒期間也能確保冰箱食物的新鮮衛生。
由於停電在印度是家常便飯,三星的洗衣機還裝有特殊記憶晶片,讓斷電後能自動恢復洗衣動作,
而且還採用特殊的沖洗循環,防止印度婦女飄逸的莎麗捲布打結。「你必須撕碎一本走透透的企業
全球手冊。只有深入市場,才有好點子,」三星印度家電製造部門副總裁米塔爾(M. C. Mittal)印
度英文中夾雜著韓國人的嚴肅。九六年就進入印度市場的三星,目前已站穩家電第二、手機第二的
位置,營收已達十三億美元。
搶攻內需市場外,三星還打算將印度作為出口的跳板。今年,三星打算投入一億美元,將彩色電視
生產基地從北印的諾伊達移到南印的清奈,預計將年產一五○萬台超薄彩色電視、三十萬台液晶電
視。三星將以孟加拉、尼泊爾、斯里蘭卡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國家,作為第一波出口國家。
創造金字塔底端的財富
三星力用印度,內銷、外銷左右開弓。
「全世界只有台灣看印度是新興市場。人家韓國都已經在印度經營十多年了,」台北世貿駐清奈辦
事處主任吳賀彬嘆息。
由於印度仍是國民所得不到一千美元的低所得國家,在印度,產品必須賣得便宜,才能創造出金字
塔底端的財富。諾基亞就是印度低價創新的佼佼者。一款 Nokia 1200,要價不到一千四百盧比,計
程車司機、夜市小販、鄉村農民,幾乎人手一機諾基亞。諾基亞,是印度手機王者,市佔率幾乎達
八○%。清奈,下午兩點。許多身披莎麗的印度年輕女孩悠閒步向諾基亞工廠,準備上工,諾基亞
工場入口頓成一片色彩的海洋。這座雇用六千名印度員工的諾基亞工廠,是諾基亞低價手機高獲利
的秘密武器。每月,平均年齡十八歲的印度員工在這伶俐地生產出一千萬支低價手機。「清奈工廠
成長速率是諾基亞全球工廠之冠,」諾基亞清奈工廠營運長薩申納(S. Saxena)曾驕傲地說。
目前,諾基亞清奈工廠產出的低價手機有一半出口到其他五十八個國家,大規模的製造,讓一支三
十歐元的手機也有二○%的高獲利。印度低價的破壞式創新,更因向世界各地輸出,而改變了世界
競爭規則。今年,諾基亞還要再投資七千八百萬美元擴大清奈工廠產能。諾基亞經濟園區四周的台
商廠房,包括富士康在內,也愈蓋愈多了。
在九一年經濟改革之前,世界像個陌生的過路人,從印度窗前走過,印度只是漠然點點頭。十七年
後,印度大開門戶、擁抱世界,躍居藍色巨人IBM、諾基亞、三星全球戰略的中樞位置。台灣能否
以IBM、諾基亞、三星為師?台商的印度探險記,才正寫下第一章。
在印度 手機也有輪迴
每一個印度大城市街頭,最擁擠的店面永遠是手機零售店。這是一個每月新增800萬手機用戶的神
奇國度。根據印度資訊科技生產協會(MAIT)資料,二○○七年印度已有一億七千萬手機用戶。
預計今年,印度手機用戶將高達二億五千萬。
講話滴溜轉的印度人不只愛講手機,還愛換手機。印度人平均每半年換一支手機。舊手機往往淪
落到路邊二手手機攤,或是賣給商家,商家修好後舊機再生、轉售到印度龐大的地下私貨市場,
折價賣出。就像印度教裡靈魂的七世輪迴,手機也能來世重生。逛逛電子市集,一定會發現手機
修理小舖。新德里街邊、一間狹小的地下室,二十四歲的米爾拉( M. Mirza )穿著花襯衫、皮外
套,正低頭修一支諾基亞。不到一坪的狹長空間,蒼白的日光燈照著一張擺滿了手機屍體的長桌
。 米爾拉已經做了四年的修手機工人,每天從早上十一點修到晚上八點,一個月賺一千五百盧比
(約一千二台幣)「Moto、Nokia、Sony Ericsson 」米爾拉一邊用印度腔英語念出他會修的手機品
牌,一邊左手拉開抽屜,裡頭完整如新的二十二支手機,都是米爾拉的傑作。印度人的小口袋,
也因為手機,成了大商機。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調查結果,印度手機服務市場規模,到了2011年
將達256億美元。手機服務也將進入廣大的印度鄉村,預計屆時印度58%的鄉村人口、95% 的都
市人口都將享受手機服務。不管印度人有錢、沒錢,愛用新機、二手機,印度,都是手機和電信
大廠無法忽視的肥沃市場。
印度 世界的辦公室
如果說,中國是世界的工廠,那麼,印度就是世界的辦公室。
資訊服務業,是印度經濟皇冠上的珠寶。根據印度軟體與服務企業協會的報告,去年,印度的軟
體服務產值為396億美元,佔印度GDP的5.2%。到了今年,軟體服務產值將達到870億美元,其中
出口佔500億美元,為印度出口總額的33%。
麥肯錫估計,企業流程外包服務業(BPO,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)的全球市場,二○一○年
將達1100億美元。而印度的資訊科技部門,到二○一○年前,也將直接雇用230萬人,間接雇用
650萬人,在全球BPO市場將佔至少50%。印度資訊服務業的遠景亮麗、成就驚人。《紐約時報》
專欄作家佛里曼就是和印度印福思科(Infosys)當時的總裁尼勒坎尼一席話後,寫下《世界是平
的》一書。當佛里曼穿過印福思科電子城園區門口,馬上把印度的貧窮、苦痛、和混亂交通拋到
腦後。那裡到處是修剪整齊的草坪,閃閃發亮的現代建築,甚至還有巨大的游泳池、健身館,供
園區內一萬六千名員工使用。「競技場正被剷平,更多的人可以從世界不同角落和從事不同種類
工作的人即時競爭,這是我在印度之旅所發現的,」佛里曼寫道。
|